《两京十五*》书评:三少爷的碧血剑,谁家子弟谁家院
个性八八九九 2022年11月03日发布
头像下载到手机:长按需要下载的头像保存图片到手机
▲ 2001版《三少爷的剑》
前一阵读完了两部小说,一新一旧。
新的是亲王的《两京十五*》。
旧的是**先生的《三少爷的剑》。
除了书名都带数字,这俩小说再就没什么关系了。
《两京十五*》是奔着《长安十二时辰》威力加强版去的,就好像《三国机密》是奔着《风起陇西》威力加强版去的一样。不同之处在于,今时今*的亲王已经是威力加强版的亲王了,所以他想要加强自己的作品,得到的效果就一定是加强的。从《长安十二时辰》迈向《两京十五*》的这一步明显要比当年从《风起陇西》迈向《三国机密》的那一部要更成*、更稳健。
亲王因为找到了最能发挥自己所长的写法,所以成了威力加强版的亲王。《两京十五*》和《长安十二时辰》的标题都是一样的格式——地名+时间,高度概括了小说主要情节的发生地点和持续时间。时间倒还在其次,因为亲王不过是从历史长河中舀出了别人不曾多加留意的或大或小那一瓢罢了。真正关键的是时间前面的空间。
空间在亲王近年来的作品里重要*越发突出,甚至可以说凌驾于其他所有元素之上。
《长安十二时辰》的真正主角就是长安;《两京十五*》的真正主角就是两京……中间连着的那条大运河。亲王笔下的主角们固然以其不屈的意志和高超的智略让读者钦佩,但是使这一切成为可能的首先是他们脚下的山河。这片山河不仅仅是给他们提供舞台,让他们的实力有用武之地,这片山河更是他们实力和人格魅力的来源,当他们立身于这片山河间,浩然之气的回路瞬间接通,点亮他们人*光芒的电流就可以不停运转。
故事的创作最早是注重情节,后来是注重人物,再之后则会是注重空间。
以国人最为熟悉的金庸先生的小说名称为例——先生最早的长篇小说《书剑恩仇录》明显是在说事;而到了先生奠定宗师地位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就开始用主角的外号或代号来给小说命名了;后期的《****》还是在说人,但这个标题指向的是众生,所以也可以含糊地把这个标题理解为是在写“世界”;接下来的《笑傲江湖》,表面含义是一*曲谱,但是四字标题中的名词“江湖”已经是一个*象的空间概念了;最后封笔之作《鹿鼎记》大概是唯一一部以具体地名来命名的小说,因为故事中确实提到了鹿鼎山这个地方,不过这个地方在书中着墨不多,所以“鹿鼎”两字还是更应该理解为是指向“逐鹿”“问鼎”这两个概念。如果真的要用地名来给小说命名,或许该叫《呼玛尔窝集山记》,或者按照韦爵爷的念法,叫《呼**的山、希**的河记》。
这种从情节到人物再到空间的侧重点转变,与故事的传播媒介息息相关。最早的小说话*大多以说书的形式传递给受众,全凭说书艺人的一张嘴,因此剧情内容要不断翻出花来,才能吸引听众。后来**和电视出现,并与文学进行结合,互相补充——**和电视通过改编文学作品来解决拍摄内容来源的问题,同时借助自身广泛的影响力推动作为文字原著的小说等文学作品的普及。但是也正因为**和电视受众面广,使得观众在短时间内就几乎看遍了几乎所有类型文学编故事的套路,想要再抓着情节这一个要素不放并在这方面玩出花来,已经很难了。这时立足于人物,塑造可信的角色*格,再让角色依其*格去自动发展出自洽的故事,成了创作者们最好的选择。同时,**和电视剧最主要的拍摄对象往往是人,可信的角色*格塑造对于演员的表演也是一种辅助。
随着影视制作工艺的不断进步,稍有追求的观众已经不满足于只是在银幕和荧屏上看演员的脸了,我们更想看到角色们和他们所处的世界进行真实的互动。过去演员形象亮眼、演技到位、故事流畅,那么布景糙一点也没关系。现在想在硬件方面再瞎糊弄,观众可不会轻易买账。因此那些在文字阶段就有明确空间感的小说,也会逐渐得到重视。
去年的电视剧《长安十二时辰》从故事的角度来看,其实并没有多么高明,而且与原著小说差异极大,算得上魔改了,但是电视剧完美继承了小说对长安城的执念,首先让空间“活”了起来,于是空间里的人物、人物之间的故事,也就依次跟着活了起来。
除了最新视效技术加持的影视剧,同样蓬勃发展的游戏行业也会倒过来影响类型小说的创作思路。亲王*身是资深游戏迷,将玩游戏的心得融入到小说创作中丝毫不足为奇。单机游戏领域那些最具野心和最能展现技术力的作品,通常都会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开放世界的特征,也就是把游戏的核心卖点放在世界的构造上,玩家游玩的主要乐趣在于对这个世界的探索,推动主线剧情倒在其次。
开放世界游戏的成败关键在于构建一个细节丰富、布局合理的巨大空间,也就是作为游戏主要舞台的开放世界。读亲王近年的小说,就会让我时常想起开放世界游戏。每一个优秀的创作者,都手握一颗空间原石,对空间充分尊重、充分认知、充分展示,就是激活原石威力的窍门。原石发挥威力,表现出来的效果就是读者、观众、玩家收获新鲜而多彩的阅读体验、观影体验、游戏体验。
需要强调的是,我上面提到的情节-人物-空间三个递进阶段是存在互相继承关系的,后一个阶段绝不是对前一个阶段的否定。不是说今天情节重要,明天人物重要、情节就不重要了,后天空间重要、人物又不重要了。
正常情况应该是,到了注重人物设定的时代,情节的重要*对于所有创作者来说已经不言而喻了,在塑造人物时也会*能地把情节照顾到。同样地,到了注重空间构建的时代,创作者也会*能地把人物和情节照顾到。另一方面,在整体氛围是只注重情节的时代,也有先行者早已意识到人物和空间的重要*,所以他们的作品可以从古代流传至今,成为经典。
亲王在挖掘空间魅力这方面下了工夫,而且成效斐然,但是不代表剧情和人物就马虎。《两京十五*》比《长安十二时辰》的阅读门槛要低,因为现代**人对明朝的熟悉程度要远超过唐朝,而且《两京》中历史名人对剧情的参与程度也要高于《长安》。
亲王还是一如既往地对先贤采用平视态度,既不会因为敬意过重而畏首畏尾不敢深入描写,又不会做一些哗众取宠的颠覆*改编。他做的就是根据朱瞻基、于谦等人在历史上的所作所为,反推回他们作为一个具体的人类而不是史书上的一个名字时,具有怎样的人*,**再让这些“自带流量”的成名选手与他原创的角色搭配起来重新组团出道。
《两京十五*》的时代背景在降低阅读门槛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相比《长安十二时辰》而言的局限*。这么说并不是因为我喜欢唐朝胜过明朝,而是因为《两京》选择了一个帝国的上升期,《长安》却是帝国盛极而衰的前夜。出于个人的恶趣味,我特别喜欢那种“末*前的狂欢”气氛。
悲剧是把美摔碎给人看。一个聚集亿万人心血建设起来的**帝国,顷刻间崩塌湮灭,这是多么奢侈又残酷的极致浪漫?就好像是把一个帝国打包塞进炮筒里面,发*到历史的天空中,**出满天最璀璨的焰火,绚*之后是洒满大地的失去温度与颜色的*灰。
盛世的最后狂欢,主角解决了一次危机事件,同时也向读者展现了这个所谓盛世背后千疮百孔的真相。一个英雄解决不了帝国的所有顽疾,于是读者在看着小说里的事件得到看似完满的解决之后,合上书却并没有能够松一口气,而是百感交集、五味杂陈,一时间仍沉浸在历史车*与宿命枷锁带来的**感中。
《两京》这样以帝国上升期为背景的故事则不同,读者见证了贤明的宣德皇帝登基,期待的是事情往好的方向发展,可是书中展现出的大明朝弊病,却并没有在他主政时期得到妥善解决。朱瞻基作为小说的第二主角,要么由好变坏,要么由坏变好,总应该展现出某个方向的弧光。
而实际情况是,他从头到尾都是不太好也不太坏。这或许也是亲王太尊重史实所带来的的束缚。换了我这种不学无术之辈,大概率会让朱瞻基彻底黑化,舍弃历史真实来追求戏剧冲突。当然,付出真实*这份代价的同时,小说的格调也就降低了,变成跟电视上那一堆古装玛丽苏没区别的东西,所以我想亲王是无论如何也不会允许自己堕落至此的。因此,选择了这个时代,又选择了朱瞻基这个男二号,结局时读者的期待与真实历史走向产生背离,也就成了一个无解的*结。
《两京十五*》的整个故事可以看作是“靖难余波”,而靖难之役最著名的两个受害者,一个是方孝孺,另一个是铁铉,后者对于《两京》故事有重要影响。我最早知道铁铉这个名字,是通过年轻时看的电视剧《三少爷的剑》。写到这里我总算是可以把自己前一段时间跟《两京十五*》差不多同时读完的另一部小说给带出来了。开头说这俩小说除了书名都带数字,别的没什么联系。然而其中一部的改编电视剧却和另一部发生了联系。
2001年何**和俞飞鸿主演的《三少爷的剑》电视剧与市面上大多数**剧一样,剧情是魔改的,加了一个明朝初年的时代背景,同样也是“靖难余波”,比《两京十五*》的故事发生时间稍微早个几年。
剧版《三少爷的剑》中,铁铉被设定为谢晓峰的义兄,三少爷的自我放逐直接与这位义兄的悲惨遭遇有关。原著小说中的铁开诚和厉真真这两个人名被揉合在一起,变成了铁铉的女儿铁真真,对谢晓峰怀有既仇恨又仰慕的复杂情感。
总体上说,这部电视剧是非常金庸化的改编——依附于真实历史背景,江湖恩怨与家国情怀互相融合。我*人是很吃这一套的,我一直以来的观点都是——历史不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历史是侠客们的游乐场。
这部《三少爷的剑》电视剧很可能受到稍早于它开播的TVB版《碧血剑》电视剧的影响,后者的剧情也是魔改的。**剧可以进行金庸化改编,万万没想到金庸剧也可以进行金庸化改编——都已经是金庸剧了,还怎么金庸化改编?
当然可以。《碧血剑》和《书剑恩仇录》都是金庸先生的早期作品,这个时候的金庸还不够金庸,这两部作品倒是与梁羽生先生的作品风格更接近。《*雕英雄传》以后的金庸才变得足够金庸。
于是*世纪初TVB在进行《碧血剑》的翻拍时,就套用了《**屠龙记》等金庸先生中后期作品的模板。江华版的夏雪宜,身上有杨逍和谢逊的影子;佘诗曼版的阿九,是赵敏的身世加周芷若的*格,而她*人甚至后来又真的演了周芷若。
2001版《三少爷的剑》与2000版《碧血剑》都是主线剧情跨越两代人,而且较老一代的男主角(谢晓峰与夏雪宜)风头远远盖过年轻一代男主角(小弟与袁承志)。这两个老一代的男神级男主角,又都跟一位含冤而*的忠臣良将(铁铉与袁崇焕)是生*之交。
电视剧中的铁铉是谢晓峰受其所托亲手用剑刺*的,而历史上的铁铉甚至连*法都跟袁崇焕一样——都是惨遭凌迟。他们老朱家的子孙当皇帝的水平虽然参差不齐,但是对于剐人的兴趣倒是出奇的一致。
我记得年轻时看电视剧提到铁铉这个名字,觉得酷炫到不像是真人的名字成亲王是谁,肯定是杜撰出来的虚构人物。后来才知道历史上确有其人,有大智大勇大忠,却又下场极惨。大概十年前我去逛过一次济南的大明湖公园,主要就是冲着其中的铁公祠去的。
忠臣良将虽然尸骨无存,甚至像袁崇焕连子嗣都没留下,但他们在世人心目中却是不*的,于是后世的小说、影视剧创作者们要让武*高强、智谋过人的侠客、侠女做他们的儿女,作为他们抗争精神的化身,势不可挡地席卷禁宫,以其侠气、英气,反衬得龙椅上的皇帝狼狈万状。
2001版《三少爷的剑》片尾曲是屠洪刚的《精忠报国》,这首歌的经典程度已经远超过电视剧了。也多亏了电视剧有如上所述的魔改剧情,跟这主题曲还算搭得上。
不过我时常在想,“精忠报国”,报的究竟是谁的国?铁铉效忠的是朱允炆,但是朱允炆总共在位也没几年,很难说铁铉对他有什么因崇敬而生的感情,所以铁铉真正效忠的是指定了朱允炆做继承人的朱元璋。
然而后来起兵**的朱棣,也是朱元璋的后代,他**成*之后,也没有**朱元璋的王朝另起炉灶,而是沿用了大明的国号,所以不管是朱允炆当皇帝还是朱棣当皇帝,国都是那个国。但是铁铉坚守礼法、奋勇抵抗擅自将国家拖入战火的朱棣,他的行为又毫无疑问是正义的、正当的。
假如朱允炆打赢了,他又是否真的有能力做个比朱棣更称职的皇帝?这个世界的讽刺之处就在于,很多人经常能用错误的手段达成正确的结果。人们活在一个由无数错误堆叠起来的世界之上,续写着一*由无数错误拼凑成的历史,试图纠正错误不但代价巨大,甚至还会带来*难*的后果,因此大多数人别无选择,只能将错就错下去。
含冤而*的英雄或是无后,或是后代默默无闻,老百姓不甘心看到他们这样的下场,于是其中具备才华和表达欲的人便虚构出了配得上他们英雄身份的英雄儿女。而那些不需要老百姓帮忙杜撰后代、自有史官为他们写家谱的皇帝老儿们,不常面对无后的问题,他们的困扰反而是后代太多,如何做出取舍。
**历代王朝的开国皇帝,几乎没有哪一个能顺利地把皇位传给属意的继承人。秦始皇想传位给扶苏,结果胡亥在赵高和李斯的扶持下上位,**了扶苏。汉高祖偏爱戚夫人为他生的儿子刘如意,一度动过废掉太子刘盈的念头,后来在吕后的努力下打消了这个想法,然而最终的结果是无论刘如意还是刘盈,都没能把他们的血脉延续下去,吕后的势力被清理掉之后,一个刘邦估计都没什么印象的儿子刘恒上位,成了汉文帝。
隋朝的隋文帝*来好好地立了太子**,结果被二儿子杨广忽悠瘸了,临终前想反悔也来不及了。唐朝的唐高祖理所应当是要把皇位传给太子李建成的,**玄武门事变了,**唐太宗成了二儿子李世民。宋朝的宋太祖临终前的烛光斧影是千古疑案,赵匡胤的儿子们谁也没捞着继承皇位,他的弟弟赵光义替侄子们扛起了皇帝的重担。
元朝算是一个负负得正的特例。元太祖铁木真喜爱幼子拖雷成亲王是谁,然而拖雷不愧是郭靖的结拜兄弟,过于高风亮节,在***后主动退出汗位角逐,扶自己三哥窝阔台上位,后来据称还喝毒酒把自己的命续给了重病的窝阔台,其实大概率是被窝阔台给毒*了。
可叹天道好*回、苍天绕过谁,窝阔台这一支传了两代,终于大汗的宝座还是转回了拖雷家。拖雷的两个儿子蒙哥和忽必烈,一个在襄阳城下被杨过用石头砸*,一个迁都北京当皇帝,哥儿俩都有光明的未来。
明朝的那点事儿大家就更熟悉了。太祖朱元璋心目中的理想**人是太子朱标,结果白发人送黑发人,好在朱标还有个成年的儿子朱允炆可以作为朱元璋的皇太孙。可惜朱元璋*了没几年,朱允炆的皇位就给他叔叔朱棣抢走了。
以靖难为背景的故事着实不少,比如互联网时代崛起的另一位我非常欣赏的作家凤歌老师的《灵飞经》,也就是《昆仑》续集、《沧海》前传,时代背景就设置在了洪武晚期至建文年间。
另外,我印象很深的还有差不多跟上面提到的《三少爷的剑》同一时期的一部电视剧,名叫《穿越时空的爱恋》,其中朱允炆是徐峥演的,现在的观众估计会不太习惯看到他有头发且偏清瘦的造型。巧的是,这部穿越剧里与朱棣配成一对的女二号,同时也是《三少爷的剑》里的假天尊,总之她就是跟永乐皇帝耗上了。
之所以特别提到《穿越》这部剧,是我觉得它很难得地没有尊棣贬炆,叔侄俩只是立场不同再加上一系列的误会,才走向了对立,两个都是有血有肉的人,而不是所谓千古明君和他顺应天时**的昏君。
清朝作为**历史上最后一个帝制朝代,也依然没有逃出开国之君传位必出幺蛾子的规律。清太祖努尔哈赤的长子褚英很能打,*来是个理想的**人,但是因为*格问题,遭到努尔哈赤重臣联名**,终于被废黜、赐*。
最终继位的皇太极倒也不能百分百断言是得位不正,但是一直有多尔衮才更受**青睐的说法。毕竟如果不是做贼心虚,皇太极*嘛要和兄弟们联手*得多尔衮的**给老头子殉葬呢?后来,又一次,天道好*回、苍天绕过谁。为了报复皇太极夺位、杀母,多尔衮就把他给绿了。
当然,如果按照金庸先生《碧血剑》的说法,多尔衮不光绿了皇太极,后来的顺治小皇帝也是绿的结晶,而且皇太极还是被多尔衮亲手解决的。如果努尔哈赤偏爱多尔衮以及多尔衮是顺治皇帝生父这两件事同时为真的话,那么就跟上面提到的元朝一样,又一次出现了负负得正的情况。
只能感叹还是游牧**玩得野,因此才能对抗得了历史规律,歪打正着地让皇位继承朝着开国之君期望的方向发展下去。不过关于多尔衮的事真也好假也好,其实都不重要,反正一百年后皇位都会落到陈家洛的老色批**手上,**在这个败家玩意儿的**之下由盛转衰,算是他以自己独特的方式为反清复明做贡献了。
扯了这么多历代皇帝的家庭伦理八卦,最后还是说回到《两京十五*》这*书,提一个我特别喜欢的小细节。
主角吴定缘带着朱瞻基、于谦等人混出城的时候,想了个馊主意让朱、于二人一个乔装成勾引官员家属的*僧,另一个保留原*的官员人设但是假装成被绿的受害者。读到这里的时候,我一来觉得这种蔫儿坏的幽默果然很有亲王的风范,亏他还假装一*正经地借旁白吐槽主角吴定缘说话损;二来我更是不禁要感叹,无论是哪个时空的于谦老师,总是免不了要被编排进伦理哏。
如需了解更多的收钱吧**加盟详情,请咨询电话18883238888.全国招聘**加盟商!!!